欢迎来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!  登录 注册

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原副政委余爱水: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考
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2016-10-08

  在当前和今后长期内,坚持把国防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,是落实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、实现强国强军梦的必然要求,也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打赢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。去年全国两会中,习主席作出了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战略决策,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根本道路和前进方向。军民融合,是世界国防力量发展的趋势。国防支出对多数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支出,为了保持国防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合理、持续发展,同时又使国家经济能够支撑,一条根本的道路就是使军与民最大限度、最大可能地融合起来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相互渗透。这种融合率越高,国防发展的支撑力就越强,就越有利于对国防事业的支持。

  一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强国强军的必由之路

  国防是国家和平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来源。国家的长治久安,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,都要靠国防的强大。此外,有一个问题并没有被广泛关注到、意识到,这就是,国防还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经济的支撑,经济发展的引擎。在一定情况下,军事和经济、财政是相等的,有多强的国防,就有多好的经济、多好的财政。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现国家复兴目标要求,我们需要持续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投入。国防投入主要是财政支出,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,国防占了较大比重。国防费占财政和GDP比例多大为好,是一个理论性、实践性、预见性极强的重大问题,需要深入研究。一个国家拿多少钱投入到国防,不仅仅是一种安全的需要,是一种战略,还是一种智慧,是对规律的把握。

  这些年,我们国家持续增加国防投入,增长比例一般都在两位数以上,今年的国防费达到9000多亿元。但就是这样一个规模,与我们的需求差距还很大,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防现代化建设、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现实紧迫需要。这是因为前些年国防建设欠帐太多。从1991年到2013年的22年间,全球各国军费开支占GDP平均是2.6%,我国只占1.28%,不到全球平均数的一半。至今为止,中国增加国防费更多的是带有补偿性的。而这个国防开支投入到国防领域、真正形成作战能力,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。以三代武器装备为例,从研制到装备部队、成体系形成战斗力,一般要20年以上的时间。今天拿出钱来、拿再多的钱,并不等于明天就能形成战斗力。

  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,不甘心中国强大的国家将会不断设置障碍,甚至运用非和平手段进行遏阻,我们发展前进的道路一定不会平坦,始终需要强大的国防作盾牌。我们前年非常沉重的回顾了甲午战争失败的惨痛经历,去年举行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活动。这两场战争一负一胜,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、思考。甲午战争前,中国输掉了鸦片战争。鸦片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输掉的呢?是中国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一。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32.4%,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依然占世界经济总量28%,遥遥领先于西方国家。但就在这种情况下,英国坚船利炮撞开中国大门,长驱直入,我们不堪一击。紧接着,后面又输掉了甲午战争。抗日战争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,让世界刮目相看。但我们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人,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。为什么会那样?因为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。现在,中国经济总量排在了世界第二,在可预期的未来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。有一个说法叫“第二魔咒”,即在国际社会中,谁处在第二的位置谁就会遭到围攻。按此逻辑,中国正处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。因此,必须有“魔咒”的忧患,并积极加以应对。如何破除“魔咒”,顺利实现中国梦?当然,经济要健康发展,产能过剩问题要解决好,经济结构要优化,污染的问题要解决,等等,但从长远来看,更重要的是国防力量与经济发展要相适应。中国经济发展到那里,国防力量就要延伸到那里,要能够保护我们的资本、技术、劳工走出去安全生产,安全地把效益拿回来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目前遇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大家十分关注的一些敏感问题,包括腐败、污染、分配不公、思想道德上的问题等,主要根源于输入性,主要不是我们的制度因素、领导因素、文化因素造成的,但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我们自己。如何防止问题的输入?非常重要的就是拳头要硬、国防要强大。当我们国防发展到与对手大体均衡时,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,或发生了也不会如此严重,包括我们今天的发展速度都是被逼出来的,如果没人逼我们,就用不着这么高的速度,6%、5%也没有大问题。为什么?落后就要挨打。所以,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、做出一定的牺牲来追求足够的速度,使我们尽快站到最前列。待到那时,“魔咒”就会自然离去,我们就能以更低的成本一心一意谋发展。由此可见,国防和经济都需要做大做强。如果各自分离发展,就难以持续下去,必须军民融合、军民一体。军民融合越好,就越利于国防和经济的共同发展,一分钱就可以花出两分钱的效益。

  二、大力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形成

 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方方面面,需要综合施策、共同努力。近期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。

  一是要有足够财政支持。在理论上,深刻阐明军民融合与财政的关系,系统描述财政对国防支出中长期发展的轨迹,增强财政对军民融合支持的科学性预见性。在政策上,财政支出要有具体指向,对军民融合的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支持。特别是对“民参军”企业,在税收上要有所优惠,还可以尝试给予适当的财政帮扶。在融资方面,要解放思想,树立新的观念,允许各类资金包括民营融资加入到国防建设中来。只要有利于国防力量增强,又符合国家法律要求,不违犯国际惯例,这样的事就可大胆地去做。

  二是要聚力于关键领域。在国防需求长期存在,并不断增大的情况下,军民融合度不断加深,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多方面的辐射和溢出效应。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,不仅会使科技攻关的力量更加集中,也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,同时,也会降低科研的投入和成本。军民融合所产生的最新科技成果,往往一举多得,既益于军又益于民,以较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。目前,无论是在国防科技领域还是在民用科技领域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军民融合度不够,军民科技力量没有实现大融合、大整合。各自为政,力量分散,很难有大作为。改变这种局面,必须靠大深度的军民融合,把整个国家的科技力量组合起来,集聚到若干战略方面和关节点上,以强强联合进行强力突破。

 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。目前,中国军队信息系统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,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落后,因此,走寓军于民、军民融合之路,充分利用我国民用信息系统规模大、分布广、发展快的优势,来弥补军队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中的不足,是一条快车道。在信息系统方面强化军民融合,需要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和测评体系,规范信息体系安全程序和要求。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。首先,面向社会、面向世界,培养和造就大批懂得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建设的军事人才。其次,广泛借助民用信息技术包括空间技术,加快发展尖端信息化武器装备,务求取得重大突破。第三,适应信息时代、信息战争要求所进行的军队改革和军事活动需要,大幅增加社会化参与程度和保障深广度,如人防、交通、铁路、机场、码头等系统设施,既要从服务社会着想,也要考虑防空、机动、运输保障等作战需要。

  三是要兴起全民务军热潮。军民融合,各国有各国的情况。在中国,军民融合的过程,就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再现的过程、人民战争位移的过程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。通过军民融合,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,又会使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军民融合,会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、奋发向上的桥梁。军民融合不是一般性要求,它从一定意义上反映着国家的战略选择,是一个国家智慧的象征,也是对人民利益的一种有效维护。军民融合不是单向融合,是军民互容互兼。军用信息技术和装备及其它资源,既可以用于军队,又可以用于百姓。着眼信息技术发展,军地在汲取新技术、利用新设备方面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。一定要坚信,只要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,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,就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( 信息来源:紫光阁网